杰罗尼莫·维希·瓦特拉(1459-1535)在1506年至1521年间,在天主教费迪南德和查理五世的统治下,担任西班牙驻罗马大使。维希委托塞巴斯蒂亚诺·德尔·皮翁波绘制了一幅三联画,其中央面板上绘有对基督遗体的哀悼,现在位于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奇博物馆。它的一面承载着基督进入地狱的过程,也在普拉多博物馆(第346页)。这幅三联画可以追溯到1516年,也就是费迪南德国王去世的那一年。当时,维希预计将被解除在罗马的职务,并准备返回巴伦西亚。事实上,他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不会这样做。维希与教皇利昂十世的友谊以及皮昂博与教皇利昂十世的亲密关系可以解释这位画家与其西班牙客户之间的首次接触。耶稣背着十字架属于耶罗尼莫·维奇这一事实表明,这一十字架可以追溯到1516年左右,这是德尔·皮翁波职业生涯中的决定性一年。除了这些画作之外,他还受朱利奥·德·梅迪奇的委托绘制了《拉扎勒斯的复活》(伦敦国家美术馆),旨在与拉斐尔的《变形》(梵蒂冈博物馆)相抗衡。朱利奥的委托在两位画家之间产生了众所周知的竞争,据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说,米开朗基罗通过向皮翁博提供绘画来帮助他。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是为了这件作品而这样做的,但这位佛罗伦萨雕塑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基督身体的纪念性处理方面。德尔皮奥姆博还透露了他在威尼斯的训练,他使用的颜色具有象征性和戏剧性的意图,他微妙的处理透明度和釉料。Piombo对福音中的段落的处理方式肯定是不同寻常的。他没有按照惯例将场景设置在多洛洛洛萨大道上,而是将其放置在室内,使其成为为数不多的描绘基督在彼拉多宫殿接受十字架的场景之一,周围环绕着追随者和士兵。场景的变化丝毫没有削弱这一场景的戏剧性力量,它通过将基督、一个心腹和一名士兵的形象集中在前景中来传递一种强烈的痛苦感。构图通过一扇大窗户向右打开,可以看到随行人员通过罗马风格的凯旋门离开耶路撒冷前往各各他。耶稣背着十字架被画在极其精细的画布上,这使得皮翁博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细节和类似于板画的品质。他在画脸和手方面的精湛技艺受到瓦萨里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他成功成为肖像画家的原因之一。在这里,这一技巧在他的心腹和基督的形象中都很明显。后者肯定特别成功,因为Piombo反复回到基督和十字架的描绘,将人物与任何叙事背景隔离开来(第348页)。杰罗尼莫·维奇将这项工作作为其家族遗产的一部分,但在1645年,他的曾孙迭戈·维奇将其交给了菲利普四世,以偿还某些债务。然后,它进入了埃尔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器收藏室,一直保存到1839年被转移到普拉多博物馆。 |